首页 > 诗文 > 岑参的诗 >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

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

[唐代]:岑参

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

怨调慢声如欲语,一曲未终日移午。

红亭水木不知暑,忽弹黄钟和白纻。

清风飒来云不去,闻之酒醒泪如雨。

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
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,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。

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,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。

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,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。

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,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。

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,秦声悲哀啊,送你上路。

注释

秦筝:古秦地(今陕西一带)产的一种弦乐器。筝,一种弦乐器。

“汝不闻”两句:说秦筝五色十三弦,声音最为悲苦。五色,涂成五色。缠弦,将弦缠在筝上。十三柱,十三根缠弦的支柱。

“怨调”两句:说秦筝声调幽怨缓慢,好似向人倾诉衷肠,一曲尚未弹完,天色就已近午时。如欲语,好似向人倾诉。

“红亭”两句:说在池水树木环绕的空气清爽的红亭上,秦筝忽又弹起《黄钟》和《白经》两支曲子。不知暑:不觉有暑天的炎气。

“清风”两句:说秦筝声音悠扬,如清风飒飒而来,天上的云彩也停下来倾听;至于送客的人们就更被这声音从醉中唤醒而泪如雨下。云不去,云彩为秦筝声吸引而不愿离去。

秦:指地处秦地的长安。聊,聊以,姑且。汝,你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年11月第1版:316-318

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鉴赏

 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。全诗可分为三层。

 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。以“汝不闻”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,并且强调秦筝,引起全诗,“苦”,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。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。三、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,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,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,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。

 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。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,是送别的环境,也是弹筝的环境。次点出所弹曲调为‘黄钟乐》和《白芝曲》。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:清风飒飒而来,浮云停滞不动。“飒”,透露出凄怨,“云不去”反映出缠绵难舍。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写出秦筝之声,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’,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,遂有“闻之酒醒泪如雨”一句,来写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。

 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“送”字。归秦地而作秦声,歌题是恰切的。结尾“汝”字与开头“汝7字相呼应,强调“送汝”,而一个“悲”字呼应开头的“苦”字,写出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。其中似也包含着弃置州县,难以归京的苦闷。

 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,催人泪下,韵脚也低沉凝重,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。

岑参简介

唐代·岑参的简介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...〔 ► 岑参的诗(374篇)

猜你喜欢

壬子正月重赴金陵志馆偶诵陶诗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句怃然有感

清代邵泰

春风从何来,所过不留迹。人与物同春,欣欣各自得。

而我独何为,当春转萧瑟。亲老不能待,饥驱此行役。

晚秋登楼

宋代王同祖

独上危楼望落晖。昏鸦归处远烟微。

湖光洗得秋容净,争奈江南雁又飞。

送程给事知越州 其一

宋代毕仲连

玉籍殊科四十秋,徊翔藩翰几淹留。五羊旧治功尤著,百越新恩志已酬。

健节亭亭心益壮,清吟一一思如流。壶浆满道争迎处,昼锦应先驻虎邱。

病中惊雨起作二首 其二

卢青山

衾中起卧两惶惶,奈汝羁怀不可降。收作梦魂才一点,散于夜色复千方。

遥思矮屋空山里,旧有斜窗断烛光。今夜此光驰万里,迢迢来照鬓髯长。

生辰谢邵广文惠惠仁者寿赋

宋代张栻

左弧念当辰,藐此卧岁晚。

重云不予荫,敢望滋九畹。

春郊书事

区越

暮叩禅门僧落落,早行江北路漫漫。草根已茁灵坤暖,霜雪犹铺旷野寒。

年事又随忙里过,此心那得静中安。龙溪一曲春堪老,南望归心已万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