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孔榘的诗 > 鹧鸪天·却月凌风度雪清

鹧鸪天·却月凌风度雪清

[]:孔榘

却月凌风度雪清。何郎高咏照花明。一枝弄碧传幽信,半额涂黄拾晚荣。

春思淡,暗香轻。江南雨冷若为情。犹胜远隔潇湘水,忽到窗前梦不成。

鹧鸪天·却月凌风度雪清鉴赏

  首句“却月凌风度雪清”是对梅花所处环境的描述。“却月(指弯月)凌风”本出自南朝诗人何逊的《咏早梅诗》:“枝横却月观,花绕凌风台。”这一句总的意思是说:在积雪横陈、明月高挂的清宵,梅花在料峭的寒风中含情独放。从词人所展现的清幽的意境中,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擅长通过意象的组合造成预定的效果的。这里的“明月、积雪”诸意象不但确实产生了一种幽雅的情趣,而且为后面女主人公的出现替读者作了某种环境与情绪上的启示。“何郎高咏照花明”是对“却月”句的补充与呼应。何郎,即何逊;高咏,即前面所指的《咏早梅诗》。词人说,在这种荡人魂魄的环境中,很容易使人想起何逊的咏梅佳作。正由于词人生花妙笔的渲染,才使本来就熠熠生辉的梅花更显得明艳动人。“一枝弄碧传幽信”,是对梅花的具体描写,但词人的着眼点却不在梅花的形体,而在于她所蕴含的春的信息,即“传幽信”。词人说由梅枝呈绿仿佛看到了春的韵律的萌动。正因为如此,才引出了后面的一句“半额涂黄拾晚荣”。额黄,指妇女额上的涂饰,梁简文帝《戏赠丽人诗》云:“同安鬟里拨,异作额间黄。”晚荣,则指在深宵开放的梅花。这一句的意思是:一位半涂额黄的年轻少妇,深宵步月,来到梅树下采摘花朵。这一句与上句不但在意境上有着十分有机的联系,而且在形式上也互为对仗,典雅精工,如“弄”与“涂”相对,“传”与“拾”相对,确实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传神作用,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。以上是上片,词人在写梅的同时,引出该词的主人公,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过度。

  下片的一开始便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的刻画:“春思淡,暗香轻,江南雨冷若为情。”词人说,暗香撩人,春思淡淡,女主人公自然忆起了远在江南的意中人,甚至想见了他在凄风冷雨中愁苦的容颜,因此,不禁黯然伤情。这三句由于句式参差(前两句每句三字,后一句七字),这样便自然在音调上形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,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词中的衷伤情绪。下句“犹胜远隔潇湘水”,写女主人公由自己和意中人的不幸的遭遇,想起了湘君与湘夫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,“潇湘水”正是这方面的暗示。无疑,这种联想不但不能给女主人公寂寞忧愁的心灵带来任何慰藉,反而增添了几分悲剧感,使她感到了现实的残酷,以致产生了这样的感觉:“忽到窗前梦不成。”词人说,当女主人公再一次瞥见窗前幽独自放的梅花时,便从幽梦中惊醒,感叹起自己凄凉的身世来。

孔榘简介

唐代·孔榘的简介

...〔 ► 孔榘的诗(1篇)

猜你喜欢

移师苍梧

明代唐璧

云捲霆驱号令行,苍梧城下动欢声。秋毫不犯民安业,不数条侯细柳营。

病中惊雨起作二首 其二

卢青山

衾中起卧两惶惶,奈汝羁怀不可降。收作梦魂才一点,散于夜色复千方。

遥思矮屋空山里,旧有斜窗断烛光。今夜此光驰万里,迢迢来照鬓髯长。

乾封驿早行

宋代陆游

己巳被驿书,乙亥戒徂两,扶衰犯霜露,疲惫不可状。

夜行星满天,晨起鸡初唱,槁枝烧代烛,冻菜撷供饷。

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

明代郭之奇

龙门通世好,虎刹获新观。会晤缘非偶,登临足未艰。

层峰随野眺,曲涧恣幽盘。风入陵通气,日归寺隐峦。

肃老惠诗两章诗墨一函赋此志谢

黄松鹤

空谷人来续旧游,一函诗墨古徽州。惊潮竹影玲珑透,锁石桐烟澹宕浮。

直与此情磨岁月,聊将小语记春秋。寒斋就我生颜色,十笏云山眼底收。

困酒入诃林留宿自公房

明代陈子升

祇园甘露滴,使我宿酲消。独自留方丈,诸天不寂寥。

行踪泥芳草,吟兴写芭蕉。已作逃禅客,无烦折简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