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ǎnruò

宛若


拼音wǎn ruò
注音ㄨㄢˇ ㄖㄨㄛˋ
词性连词

宛若

词语解释

宛若[ wǎn ruò ]

⒈  宛如;仿佛。

那棵榕树枝叶繁茂,宛若巨大的绿伞。

as if;

引证解释

⒈  仿佛;好象。

晋 无名氏 《晋白紵舞歌诗》:“轻躯徐起何洋洋,高举两手白鵠翔。宛若龙转乍低昂,凝停善睞容仪光。”
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长和 兄弟五人,幼孤。 祜 来哭,见 长和 哀容举止,宛若成人。”
五代 王仁裕 《开元天宝遗事·枯松再生》:“明皇 遭 禄山 之乱,鑾舆西幸。禁中枯松復生,枝叶葱蒨,宛若新植者。”
清 徐士銮 《宋艳·奇异》:“公命取经令读,一閲如流,宛若素习。”
陶尔夫 《伐木者的旅行》三:“只见一片葱绿色的密松林,它随着山坡起伏,宛若大海中的巨浪,一直伸向远方。”

⒉  汉 代女子名。 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神君者, 长陵 女子,以子死悲哀,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。

宛若 祠之其室,民多往祠。”
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:“兄弟妻相谓‘先后’。 宛若,字。”
司马贞 索隐:“﹝先后﹞即今妯娌也……宛音冤。”

⒊  后世用为妯娌的代称。
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霍女》:“妾家虽贫,无作贱媵者,无怪诸宛若鄙不齿数矣!”
清 方苞 《七思·伯姊》:“幸有妹兮为宛若,谓餘生兮将有託。”
王闿运 《帅芳哀词》:“和于宛若,勤于缶甔。”

国语辞典

宛若[ wǎn ruò ]

⒈  好像。南朝宋·刘义庆也作「宛如」。

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「长和兄弟五人,幼孤。祜来哭,见长和哀容举止,宛若成人。」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一七》:「自此疮越加大了,头胀如栲栳。每夜二鼓叫呼,宛若被鞭之状。」

英语to be just like

德语als ob

法语être exactement comme

分字解释


※ "宛若"的意思解释、宛若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我做了个梦,梦到一幅水墨画,有个着锦服的公子衣袂翩然地立在江边,风萧萧,浪滔滔,江南的三月,草长莺飞,啼血杜鹃映山红,宛若沉沉夜幕绽放的迤逦烟花。他对我展颜一笑,声如润玉,“小香,过来。”。老千

2.菊花,是中国传统的名花。它俊美多姿,却不以娇艳取媚;骨灵神秀,却自甘疏篱旧圃;冰清玉洁,却敢于直面瘦月清霜,宛若娴静坚贞的淑女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

3.老师,我们对您的爱戴,宛若这奔腾不息的江水,永无止尽之时。

4.他顶大不过10岁,溜溜圆的脑瓜儿剃个光葫芦头,一对乌亮亮的大眼睛,宛若两汪澄清的湖水:两道浓黑的眉毛,好似湖上野鸭张开的翅膀。

5.景区内山峰纵横交错,西北部的莲花山层峦叠嶂,宛若盛开的莲花,蔚为奇观。

6.府第内房屋、院落等多得数不胜数,厅堂楼阁、水榭歌台、小道游廊、假山花园等样样俱全,古树参天,繁花似锦,水流潺潺,燕语莺声,宛若仙境一般。

7.恍若九天银河倾泻,无数宛若实质的剑气浮现,剑光如水,光华流转,剑光闪动,寒光森森,宛若银霜,劲风呼啸处,剑势若雪泥鸿爪,翩然变化,幻灭万端,不可捉摸。

8.最远处那戈壁连绵起伏的沙梁,在夕晖尽染中,宛若被定格的金波荡漾的海面。晚风中摇曳的芦苇,就像没来得及起锚远航被搁浅在滩涂的帆影。深秋乌尔禾的胡杨林将夕阳剪成无数缕金丝,在尽情重叠着那场酝酿千年的金色梦幻!

9.任这一瓢弱水抛回江流,归海后是否许盛情不旧,从此爱上春雨夏雷秋霜冬雪无需宣之于口,呼吸都宛若凝视你的眼眸。

10., 那时天近傍晚,从车窗望去,岱色山峰连绵一片,山脚是平静的湖水,倒映着苍白的落日,铅色的云将湖面映成灰色,湖水平静的没有一丝波纹,宛若一面天镜。